01
见到省国资委驻夹寒箐村委会工作队第一书记宋海彪时,他正在锅厂村,为锅厂村从碗厂村拉水源的事奔忙着。瘦削的背影,在人群中显得单薄而有力。略显花白的头发,在春风里摇曳。
“抓紧时间干,千万不能让锅厂没有水喝。”一句话,像承诺一般,被风吹到了十里八乡。
“宋书记,你放心,现在碗厂村同意我们拉水了,我们高兴还来不及。这水再不拉通,村里都快断水了。”骑着摩托车的锅厂村长“嘿嘿嘿”地咧着嘴。
“我们请了挖机挖沟,挖60公分深,水管埋进去,耐得用哩!”这个憨厚的汉子,做起事来并不含糊。
听说省国资委驻夹寒箐村工作队为锅厂村拉水,村长骑着摩托车,要带我们去碗厂看看施工队,就像表决心一般。他在前路引,我们在后面跟。
锅厂到碗厂,没几公里的路。一路上,宋海彪书记跟我们介绍,进碗厂这条路,是他们工作队花了好大功夫才修起来的。据说修这条路,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。
当时宋海彪带着驻村工作队到碗厂村召开群众会。他刚开口,群众就在下面哄闹、唱反调。“事出有妖必定有因。”这难道是碗厂村的一惯作风?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了解,才知道这碗厂村因为人口较少,达不到脱贫攻坚时期硬化入村路的户数要求,入村道路未得到硬化,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。
“想拿几个鸡蛋去街上卖卖,但每次拉出去都要颠烂好几个啊!”碗厂村群众摇头叹息。碗厂村村长多次向村“两委”反映也得不到解决。眼看着其他村都通了水泥路,群众渐渐滋生了不满情绪。
“路的问题我们来帮你们解决。但你们要认真配合村两委的工作。目前最紧迫是搞好村内人居环境整治,只要村子达标,路也一定让你们达标。”了解到碗厂村的困难和群众的诉求,驻村工作队向村民郑重承诺。
宋海彪的话音刚落,村民就忙活了起来,让碗厂这个背了多年的“后进村”的帽子摘除了。
后来,驻村工作队充分践诺,帮助碗厂村修建了1800米的进村路,现在去碗厂村方便多了,也有老板进来租地种油茶了,盘活了碗厂村沉睡多年的山林地资源。
驻村工作队不仅帮助碗厂修路,共筹集资金100万元,还帮助金厂、老古冲两个不能纳入镇建设项目的村子修通了进村路。
02
正聊着,就到了碗厂村。进村道路两边,山花烂漫,栽种齐整,村内干净整洁,家家户户栽花种草,绿美安然。
锅厂村村长的摩托一溜烟地跑到了碗厂村活动室广场。广场上堆着待施工的水管,广场边上一条路往地里延伸。
“看,我们的挖机一直没有停过。按这个进度,明天就可以挖通了。”锅厂村村长从身后拿出一个大锤,“我送把锤子给他们。”话还没落,这个实诚的汉子已经走远了。
“锅厂与碗厂素有积怨,让锅厂从碗厂拉水的事想都不敢想。”宋海彪略有深思地说。驻村工作队了解两个村的情况后,就摆了一道“鸿门宴”,召集两个村的群众坐在一起,深谈、细谈。大家各说各有理,婆说理更多,双方吵得不可开交。驻村工作队就分别做工作,碗厂村才终于同意锅厂村拉水,两个村20多年的积怨终于化解了。
“锅厂村水拉通的那天,就是两个村正式握手言和的时候。到时候让两个村坐下来吃顿饭,两村就是一家人。”宋海彪爽朗的笑声,在山野间回荡。
03
省国资委驻夹寒箐村工作队有一名退伍老兵叫杨树平,他曾是部队的首长,干惯了务实的活,他两次请缨驻村开展群众工作。“与群众打交道,就像在部队上打战,实在!”杨树平说话办事,有部队的作风。疫情期间,他主动请缨上一线,两次主动请缨去守边。遇到急难险重的问题,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。
驻村工作队里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叫杨朝霁,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。长得白白净净的,刚从学校毕业,到省国资委上了两个月的班,就来到夹寒箐驻村。“你一个北京大学的高才生来这些地方,会不会觉得无用武之地?”我提出自己的疑问。“能到基层来锻炼,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成长。”小姑娘说话轻声细语却掷地有声。
“从来驻村的那天开始,我们就想着要好好干,才对得起组织的信任。”这话分别从三位驻村工作队员的嘴里说来,我一点也不惊讶。
他们事必躬亲,遇到群众收菜籽了,就跟着一起下地干活,与群众打得火热。群众在“五堆十乱”的整治,他们没干望着,与群众一道清垃圾、扫厕所。在上布高建设村内景观时,他们既提供水泥等物资,又与群众一起建步道,镶石字,把自己当成普通村民一道干。
群众有困难,向他们提出来,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帮助解决。为夹寒箐各村小组配备了电脑,教村民上网,用电脑办公,给河尾配备了2台电脑1台打印机,现在已实现了村小组电脑办公。
群众反映村内亮化不到位,工作队积极筹集资金34万元,购买286套太阳路灯,让9个村实现太阳能路灯全覆盖,并对上布高和夹寒箐街进行了补装,“让每个村子都亮起来,是我们共同的目标。”宋海彪笑着说。
不仅如此,工作队还筹集10万元为河边村一组新建90平米的活动室;筹集5.7万元为老古冲修建了一公厕;筹集20万元为村委会新建厂房1个,解决了村委会坐班的就餐难题;筹集7万元,帮助村委会进行文化提升工程……驻村两年来,驻村工作队累计投入176万元为夹寒箐村委会实施了10个项目。小项目激发大活力,一个个项目落地实施让夹寒箐村的群众心中有了更多信任和希望。
“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,群众一定记得我们。”这话,像对他们说,又像对我们说。是啊,省国资委驻夹寒箐村工作队,就是这样,从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,用一队之力,撬动夹寒箐村的发展之技。
青山不语仍自在,微水无痕亦从容。饱含国资真情在,一衣带水润山乡。省国资委驻夹寒箐村工作队,如今春的甘霖,及时而饱满,丰盈而动人。
转载来源:马关发布